倫敦顯微鏡: 皇家藝術學院 教學制度

繼上篇 “倫敦顯微鏡:皇家藝術學院”  ,今天Wan要再與各位分享RCA的教學制度!

作者/攝影: Wan Tseng

Wan 就讀於皇家藝術學院 (Royal College of Art) ,現在於倫敦漂移生活中。喜歡旅行、貓咪、看小說,隨著年輪增長越來越容易感動,認為設計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而致力於觀察生活、體驗人生,期望自己也能說得一口精彩的故事。

教學制度:Platform

320

 

Platform 是 皇家藝術學院 中設計產品(Design Products, DP)中 一項延續許久的教學制度, 每一個Platform的風格和教學方式會跟隨組內老師(Tutor)的擅長領域而有很大的差異,例如有傳統工業設計導向的組、研究創新材質、表演藝術與社會議題、專注於紀錄設計流程或偏向工藝創作,以及電子媒材互動等等的組別,而學生是由填寫志願的方式來選擇。

 

2651200

“在教室中和導師討論”

 

新生選擇好Platform後,就會根據老師在各個階段給予不同的主題而進行整一學年的設計。DP的上課方式很簡單,基本上除了和Platform的老師每週的單獨指導以外,並沒有其他特別的固定課程,這點和台灣的研究所很不一樣,是非常自我導向知學習方式。而系上每週會安排講座,會邀請不同的設計師進行經驗分享,同學可以自由參加,由於沒有強制學生簽到,故學生需能夠自我規劃調整課餘時間。

 

300

由學校提供資訊讓學生優先預約參加的校外講座:戴森設計師分享產品設計案例”

 

今年DP有兩個新的Platform,筆者所在的Platform 是由兩位來自荷蘭的楚格設計 (Droog Design) 的設計師帶領,而其中一位老師每週都特地從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搭飛機飛到倫敦上課,實在是太辛苦她了。我們平台的主要設計導向是針對工業化的大量生產進行反思與重新創作。

 

學期初,學生首先被要求挑選數個量產產品進行深入研究,包含產品本身及其生產環境,如思考產品的背後的供需系統、產業的玩家和消費者關係、關注商業模式以及它造成的影響等等。雖然這些研究聽起來很艱澀,但老師的目的是希望我們能從這些傳統的工業鏈結中找到一個突破點,之後再藉由這個新觀點來進行創作或設計,我們平台一開始的出發點是比較偏研究導向,會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與沈澱來發展作品。在期末發表時,每一位同學的設計結果卻也很不同,有玻璃纖維的仿古雕塑藝術、探討黑市毒品文化、由天災延伸出的新型材質研究、重新建構使用者經驗的批判性產品、由瓷器延伸出對假造文化與量產人工美的概念、針對塑膠工業進行反思的作品等等。

 

230_

 

225i

研究流程”

其他平台在幹嘛?

每一個平台的風格都不太相同,但一般來說每段時間會由老師給予一個主題,筆者所知道的主題包含對比性的元素:瞬間和永恆,同學需要分為長期和短期計劃分別制作以上兩種和時間有關的元素。

 

合作類:織品公司產學合作研發新型材質、和音樂家合作,透過特定的曲目同研發出一種新的演奏方式和互動儀器。比較直觀的產品設計:設計椅子、製作凳子、設計製作胡桃鉗等。

研究類:拆解產品,分析該產品與重新架構產品的零件,制作玩具與發明新的運動等。

 

347

“水母皮的材質實驗過程”

225i IMG_3837

建築系的異媒材結合”

下回

倫敦顯微鏡: 皇家藝術學院 教學環境與感想

倫敦顯微鏡: 皇家藝術學院 教學制度” 有 2 則迴響

  1. 引用通告: 倫敦顯微鏡: 皇家藝術學院 | Design Just In Time

  2. 引用通告: 設計力-深入貧民窟 | Design Just In Time

發表留言